真空压力浸漆设备报价报道:
第十届国际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2011年真空工程学术会议、2011年真空咨询工作会议于2011年5月22日~26日在沈阳东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真空学会真空冶金专业委员会、真空工程专业委员会、真空咨询工作委员会主办,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研制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沈阳市真空学会、中国真空网协办。本次大会在上级组织——中国真空学会、尤其是学会办公室的全力支持下,得到了中国科协学术交流项目“前沿高端学术交流会议(项目编号:2011XSJLZ01)”的专项支持,以中国真空学会下属的多个专委会、工委会联席会议的形式举办学术会议,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官员出席并作关于国家“十二五”科技产业政策的大会特邀报告,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和圆满的成功。来自国内外30多个不同城市的202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23日上午9时,大会在东北大学宁恩承图书馆四楼学术报告厅准时开幕,会议由中国真空学会真空冶金专委会秘书长张世伟教授主持,介绍与会嘉宾、并宣布大会开始。首先由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真空冶金专委会主任、真空工程专委会副主任、真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大学真空与流体工程研究所所长巴德纯教授致开幕词,东北大学副校长左良教授代表全体师生致欢迎词,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真空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真空技术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沈阳科仪公司董事长雷震霖研究员代表中国真空学会向大会致贺辞。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代表到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接下来,开始了历时一天的大会特邀报告专场,共有八位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八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23日上午的大会特邀报告由巴德纯教授主持,大会特别邀请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阮高峰处长,发表题为《国家“十二五”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的精彩演讲;北京大学薛增泉教授和南开大学孙云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真空与纳米科技》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发展现状》的大会特邀报告。
23日下午的大会特邀报告由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真空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苏原教授级高工主持。由王逊教授(北京大学)、田修波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振厚研究员(中科院沈阳科仪公司)、李奇志研究员(北京中科科仪)、张清廉(上海宝钢集团)等作了五场精彩的特邀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24日上午,大会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进行了分组讨论,分真空冶金、真空工程、真空技术等三个分会场进行。部分参会论文作者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发言,许多新技术和新亮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激烈讨论和争鸣,令本次会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4日下午,会议组织全体代表一起参观了沈阳百乐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沈阳金百乐太阳能热水器制造有限公司、中科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和爱发科中北真空(沈阳)有限公司,并与其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会议举办的真空相关企业的产业考察活动,使会议成为大学、研究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桥梁。26~27日安排了考察活动。
本次会议收到120多篇投稿论文和摘要,作者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真空相关行业的学者、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论文涉及炉外精炼技术;真空冶炼;真空热处理;真空冶金涂层;表面改性技术;生物材料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和纳米摩擦学;超硬薄膜与功能薄膜;气相沉积技术;摩擦学;腐蚀与防护;纳米新材料的真空制备技术;表面工程基本问题;真空技术及应用;真空设备故障诊断;真空冶金设备的自动化;真空工程技术的展望;真空工程技术的理论探讨;真空技术的新发展;真空工程技术的新工艺;大型成套真空设备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引进国外真空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真空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真空检漏;真空技术其他领域的诸多方面。其中,精选了84篇收入到正式论文集中,即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和发行。同时,为了交流方便,会议还印制了精美的论文摘要集,并附有会议赞助单位的彩页和专委会的介绍。本次会议的召开受到了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爱发科中北真空(沈阳)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沈阳百乐真空技术有限公司、三特真空冶金技术工业(锦州)有限公司、北京郎禾科技有限公司等赞助商的大力支持。
自第八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以来,会议论文集已连续第三次与电子工业出版社签约正式出版发行,前两次论文集均全文为ISTP检索。今年,由于2011年真空工程学术会议、2011年真空咨询工作会议的加入和壮大,会议投稿的质量取得了进一步的提高。主办方尝试采用全英文论文集的出版方式,较之于往年,又是一次重大突破。
本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声势浩大、参与人数众多、提交的论文数量和学术水平高、代表发言踊跃,在学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提高办会效率方面,都有了富有成效的积极创新和探索。学术活动促进了政府、真空行业和业内人士的深层交流,产业考察搭建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正式出版的英文论文集将再次提交CPCI-S检索(即原ISTP检索)、提高了会议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纵观此次学术会议,无论是参会人数、递交论文、代表涵盖领域,还是特邀报告、论文质量、论文集水平等各方面,都彰显了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系列学术会议、真空工程系列学术会议、真空咨询工作会议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增大,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真空学会的专项支持、应邀出席会议的嘉宾、对专委会、工委会联办形式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这反映了我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真空工程和真空咨询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日趋活跃。
真空压力浸漆设备报价报道